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同濟大學教授沈祖炎日前表示,鋼結構建筑的抗震性能好,可以明顯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,保證人類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。
鋼結構建筑優勢多
沈祖炎認為,“綠色化、工業化、信息化”是建筑行業發展的三大方向,實現“綠色化、工業化、信息化”的協調發展需要貫徹協調發展理念,堅持協調統一。
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,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(節能、節地、節水、節材)、保護環境、減少污染,為人們提供健康、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,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。也就是說,綠色建筑是在全生命周期內具有節能、節地、節水、節材、保護環境并滿足使用的功能,同時與自然和諧共生。
沈祖炎表示,鋼結構建筑的優勢很多,最顯著的優勢有兩個:
一是精心設計的鋼結構較其他材料的結構具有“輕、快、好、省”的特點。輕,體現在相同承載力作用下,結構最輕,因而節材。快,鋼結構建筑工業化程度高,因而節能、節水、節地、減少污染。好,鋼結構建筑采用的鋼材性能好,安全且容易做到輕量化,因而節材。省,鋼材可回收利用,因而符合可持續發展、綠色環保的要求。
二是鋼結構建筑的抗震性能好,可以明顯地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,保證人類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。鋼結構建筑能與自然和諧共生,實現“人—建筑—自然”的和諧統一。
基于鋼結構建筑具有的“輕、快、好、省”的特點,可以采用新型工業化建造,并能滿足“綠色建筑”的各項要求,沈祖炎認為,鋼結構建筑是實現“綠色建筑”的最佳結構形式。
鋼結構建筑與工業化
建筑工業化是指建筑在建造全過程中采用以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、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為主要特征的工業化生產方式。
沈祖炎認為,進入信息時代后,建筑的工業化應向融入信息技術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,其技術應具備以下特征:建造是在數字化信息技術控制下的高度自動化(無人或少人)系統并逐步發展為可自律操作的智能自動化系統中進行;從大規模成批建造走向大產量定制建造;在建筑全壽命周期的“九個階段(建筑設計階段、結構初步設計階段、部品設計階段、結構技術設計階段、配套部品選用階段、加工制作階段、現場安裝階段、全壽命信息化管理階段、拆除階段)”實現“九化(建筑設計個性化、結構設計體系化、部品尺寸模數化、結構構件標準化、配套部品商品化、加工制作智能化、現場安裝裝配化、建造運維信息化、拆除廢件資源化)”的要求;實行滿足個性化要求的菜單式訂購。據沈祖炎介紹,新型建筑工業化的“九個階段、九化”在不同階段需要注冊建筑師、注冊設備工程師、注冊結構工程師、注冊土木工程師參與完成。
沈祖炎說,實現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效果必然是高效率的,通過工廠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,實現生產效率大幅提高。實現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效果必然是高質量的,通過自動流水線大規模生產,實現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大幅度提高。實現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效果必然是高科技的,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,實現節能、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效果的大幅度提高。實現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效果必然是高效益的,通過規模化生產和資源高效利用,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。
沈祖炎表示,目前,鋼結構建筑已基本達到預制裝配化建造、已具備智能化自動流水線制造的能力、已形成若干種符合建筑工業化制造特征的體系建筑、已完成多種建筑部品的商業化生產、已探索出若干種體系建筑的工業化建造。
鋼結構是綠色建筑的最佳形式
沈祖炎認為,鋼結構建筑最有條件率先實現新型建筑工業化,并起示范作用;鋼結構建筑是實現綠色建筑的最佳結構形式;鋼結構建筑最能體現建筑一體化管理(BIM)共享信息平臺在實現新型建筑工業化時的關鍵作用;建筑行業綠色化、工業化、信息化的發展,應采用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策略。
沈祖炎希望,建筑行業應以鋼結構建筑為抓手,推動建筑行業實現綠色化、工業化、信息化協調發展。國家發改委應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相關部門制訂并發布“鋼結構建筑實現綠色化、工業化、信息化,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行動方案”等指導性文件,指導產業發展。